過去大腸癌連續15年蟬聯癌症之首,而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中,則由肺癌取代大腸癌拿下癌王寶座。雖然大腸癌已不再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,但並不代表它的威脅就此減少或消失。不過只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,及早發現並切除瘜肉,便可有效防止大腸癌發生。
一般人對於大腸鏡的第一反應,幾乎都是「大腸鏡檢查會痛!會不舒服」因此對於檢查非常卻步,但禾馨健康管理所提供的「舒眠無痛胃腸鏡」,不僅無痛,也一次檢查上消化道(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腸)與下消化道(全大腸)。本篇將帶您認識胃腸鏡的流程與所有細節,減輕所有疑慮,不再害怕。
大腸癌檢查2大工具!糞便潛血檢查&大腸鏡
如何發現大腸癌呢?第一關通常是糞便潛血檢查,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瘜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,血液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,因此可以檢出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。結果為陽性者,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瘜肉,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。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像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、痔瘡而造成出血。
因此,篩檢是陽性的人,得進行到第二關,也就是大腸鏡的追蹤。透過大腸鏡檢查,找出隱藏在大腸裡的瘜肉,部分瘜肉在檢查當下就能立即切除,避免進一步惡化成大腸癌。如果超過6個月沒有做大腸鏡檢查,罹癌風險將增加30%、未來死亡風險更提升64%。
胃腸鏡檢查6大QA!適合族群、症狀一次明瞭
大腸鏡檢查在預防大腸癌發生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,禾馨所提供的檢查工具又更加進階,可一次檢查腸道和胃道的健康,因此稱作「胃腸鏡」。胃腸鏡究竟是什麼、怎麼進行、誰需要呢?禾馨整理關於胃腸鏡的6個QA,一次解答所有常見疑問!
Q1:胃腸鏡是什麼?
胃腸鏡是禾馨健康管理的特色項目,分成上消化道內視鏡(胃鏡)與下消化道內視鏡(大腸鏡),前者由食道進入胃部、十二指腸上半部;後者則是一種軟性纖維內視鏡,由肛門進入腸道,沿著大長管壁可以直接進入大腸中觀察腸道狀況。兩者皆可檢查是否有潰瘍、發炎、瘜肉、腫瘤等異常。
Q2:胃腸鏡適合族群
- 有家族病史
- 長期患有慢性腸道發炎疾病
- 曾檢查有瘜肉患者
- 年紀約50歲以上
- 飲食習慣不佳、作息不正常者
- 慢性便秘、腹瀉患者
Q3:什麼症狀要做胃腸鏡?
- 糞便潛血檢查驗出陽性反應(最重要)
- 解血便
- 便秘或長期腹瀉
- 排便習慣改變
- 慢性腹痛
- 體重突然減輕
- 疑似有大腸病灶
Q4:做一般大腸鏡會痛嗎?
在進行大腸鏡檢查的過程中,醫師會將空氣打入腸道,以看清楚腸壁的狀況,但多數人可能會因腹部腫脹造成不適。再者大腸鏡需要在彎彎繞繞的腸道裡前進,就會牽扯、拉緊、壓迫到腸壁,如果做過腹部手術,或腸道有沾黏的狀況,疼痛感就會更強烈。
Q5:做大腸鏡會痛怎麼辦?
現在醫療進步,民眾可以選擇舒眠檢查及純二氧化碳替換空氣,能避免感受檢查時的疼痛及檢查後的脹痛。禾馨民權健康管理提供特色項目就有「舒眠麻醉無痛胃腸鏡」,可以一次檢查上下消化道,揪出所有食道癌、胃癌、大腸癌隱藏風險,並在專業麻醉科醫師團隊的陪伴下,讓檢查無痛無感,睡一覺醒來就輕鬆完成。
Q6:胃腸鏡多久要做一次?
目前大腸癌好發年紀有年輕化趨勢,因此在30歲前,進行第一次完整胃腸鏡檢測,之後醫師將依照個人病史和狀況,建議後續的追蹤檢查頻率,基本上如果腸胃狀況良好,每3至5年檢查一次即可。但如果初次檢查發現腸道健康不佳,或屬於大腸癌高風險族群,通常建議仍要1到2年就定期追蹤,發現瘜肉盡早切除,才能避免大腸癌。
❰禾馨民權健康管理❱
📄了解更多:健檢套餐方案
📲立即諮詢:禾馨健康管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