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社會民眾上班往往久坐、缺少運動,再加上多油、多糖的飲食,使得許多疾病都有年輕化的跡象。為了防止病痛找上門,應從青壯年就得開始關注健康檢查。
健檢項目怎麼挑?3大指標聰明選
只是第一次做健康檢查,卻不知道自己該挑選哪些健檢項目,才能「把錢花在刀口上」?民眾可參考的基本指標包含年齡、生活習慣與家族病史,以此為基準再做挑選與加選的項目。
- 20~30歲青壯年:選擇基本檢查項目即可,像是血液檢查、腹部超音波、心電圖、胸部X光。其他依照個人預算和飲食習慣來評估加價項目。
- 30~40歲中壯年:此時期容易精神壓力大、飲食不固定,因此須特別注意是否有三高、慢性病、癌症,可選心血管及癌症相關篩檢(乳癌、肝癌、胃癌)。另外,如有心肌梗塞、腦中風或癌症家族病史,務必在此階段就進行相關檢查。
- 40~50歲中高齡:進入熟齡階段後,腫瘤發生率上升,除了腸胃鏡,也建議加上心臟超音波、心血管檢查、頸動脈超音波。如果有早發性腦中風,或心肌梗塞家族病史,則考慮加上冠狀動脈斷層掃描、心臟鈣化分析指數及心電圖,另外若有抽菸或因工作常吸入油煙,建議做肺癌檢查。
- 50~60歲:隨著年紀增長,須著重於癌症篩檢,如飲食習慣不佳、愛吃高熱量、時常便秘消化不良,甚至胃痛者或具備家族癌症病史者,需要定期做胃鏡、大腸鏡、胰臟內視鏡超音波檢查,預防胃癌、肝癌、大腸癌、胰臟癌;女性朋友,建議關注乳癌、子宮頸癌、卵巢癌等;男性朋友則是攝護腺癌等,請留意相關的癌症篩檢。
- 60~70歲:除了癌症風險外,伴隨的是身體機能下降,容易有骨質疏鬆、肌少症、失智、腦心血管疾病等症狀。因此可針對高齡者常發生的疾病做檢查,像是骨密度檢查。
挑好自己想選擇項目了嗎?從這裡找最適合的健檢方案!
有家族史?12+1種癌症、心血管疾病篩檢工具一覽
癌症與心血管疾病是台灣10大死因的前2名,透過健檢發現發生率高的疾病再預防也很重要喔!如果以癌症來分類檢驗項目,每種癌症會進行的檢查項目都各有不同,民眾也可以依照自己想預防的癌症或心血管疾病去做挑選,常見篩檢工具總結如下:
預防癌症
|
檢查項目
|
肺癌
|
腫瘤標記(血液篩檢)、肺功能檢查(PFT)、胸部X光檢查、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(LDCT)
|
大腸癌
|
腫瘤標記(血液篩檢)、糞便潛血、大腸鏡
|
女性乳癌
|
腫瘤標記(血液篩檢)、乳房超音波、乳房X光攝影、3D乳房斷層攝影
|
肝癌
|
腫瘤標記(血液篩檢)、肝功能檢查、上腹部超音波
|
口腔癌
|
腫瘤標記(血液篩檢)
|
攝護腺癌
|
腫瘤標記(血液篩檢)、攝護腺超音波、攝護腺特異抗原(PSA)、攝護腺健康指數(PHI)、胰臟內視鏡
|
甲狀腺癌
|
腫瘤標記(血液篩檢)、甲狀腺超音波、穿刺檢查
|
胃癌
|
腫瘤標記(血液篩檢)、糞便潛血、胃鏡
|
皮膚癌
|
超音波、皮膚鏡檢、組織切片
|
胰臟癌
|
腫瘤標記(血液篩檢)、腹部超音波、胰臟膽道內視鏡超音波、腹部電腦斷層(CT)、腹部MRI檢查
|
子宮頸癌
|
子宮頸抹片檢查、人類乳突病毒檢測
|
腎癌
|
尿液常規檢查、腎功能檢查(尿素氮、肌酸酐、賢絲球過濾率)、上腹部超音波、X光檢查、電腦斷層掃描(CT)
|
心血管
|
血液檢查(血糖、血脂、膽固醇等)、心臟功能檢查、心臟超音波、頸動脈超音波、靜態心電圖檢查、胸部X光
|
挑選並完成健檢後,並不是結束,而是這趟守護健康之旅的起點而已!等拿到報告後,也記得注意紅字,清楚各項數值背後代表的意義,並定期追蹤。如此才是健檢的意義,真正鞏固健康的關鍵。
❰禾馨民權健康管理❱
📄了解更多:健檢套餐方案
📲立即諮詢:禾馨健康管家